小朋友愛生氣、會打人、愛哭等情緒,家長不知道怎麼辦?
親子共讀小恐龍情緒繪本, 從情緒繪本的故事理解情緒
原來情緒引導可以這麼輕鬆簡單!
當面對孩子發起脾氣打人、遇到一點小事就哭個不停,跟朋友玩卻咬傷朋友,
有時連自己也忍不住情緒一起爆發。
在無數個夜晚反省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,有沒有更適合的方式引導孩子的情緒。
在敦南專注力中心偶然跟孩子一起共讀情緒繪本~愛生氣的三角龍:
宏宏經常亂發脾氣、破壞身旁物品,甚至傷害別人的故事,
跟孩子一同感受和判斷這樣的行為,對不對?
在正面引導的同時,也要在脾氣過後積極整理自己的情緒,並學會道歉。
親子共讀情緒繪本的過程中我發現:在我與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去談情緒,效果很不錯。
因為媽媽與孩子在穩定有愛的氣氛下,
媽媽溫柔的透過情緒繪本中的情境跟孩子一同面對情緒、理解情緒的成因,
孩子在舒服的狀態下更容易懂得如何「調整情緒」。
新罕布夏大學教授約翰.梅耶建議,
藉由親子共讀情緒繪本,讓孩子累積豐富多元的「情緒詞語」。
情緒詞語幫助孩子分辨不同情緒狀態,學習用適切的「字╲語言」描述自己確切的感受。
孩子從故事中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、恐懼、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。
藉由讀後討論和角色扮演,
父母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,觀察事情的始末,
了解情緒繪本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、做哪些事,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,
學習同理心: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,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。
小恐龍情緒繪本有六種小情緒:
我學會勇敢、我不亂生氣、我懂得分享、
我不再任性、我不再害怕、我不再害羞。
情緒繪本為孩子量身打造以6隻有著不同情緒問題的小恐龍為主角
*愛哭的雷龍*
1.以雷龍長脖子膽怯、愛哭而受欺負的故事,讓孩子了解太愛哭可能造成的後果。
2.故事最後以長脖子勇敢表達不喜歡被欺負的想法作結尾,
讓孩子學習遇到相同狀況或困難時,可以採取的處理方式。
*害羞的副龍櫛龍*
1.以副龍櫛龍玲玲想唱歌為好友慶生卻害羞不敢開口的故事,
讓孩子了解嘗試與練習,可以培養自信,增加成功機會。
2.故事最後以玲玲在好友慶生會上鼓起勇氣開口唱生日快樂歌,贏得大家掌聲作結尾,
讓孩子體會只要肯練習與嘗試,便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。
*愛生氣的三角龍*
1.以三角龍宏宏經常亂發脾氣、破壞身旁物品,甚至傷害別人的故事,
讓孩子自己感受和判斷這樣的行為,對不對?
2.故事最後以宏宏體會到自己對其他恐龍造成傷害而感到抱歉作結尾,
讓孩子學習培養同理心與控制情緒。
*膽小的劍龍*
1.以劍龍青青膽小怕鬼,看到任何事物都以為有鬼的故事,
讓孩子了解疑神疑鬼的結果,試著鼓起勇氣來。
2.故事最後以青青了解到自己過於膽小,而鼓起勇氣自己走回家作為結尾,
讓孩子了解到,只要不胡思亂想,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可怕,而學習勇敢。
*愛忌妒的迅猛龍*
1.以迅猛龍喳喳原本擁有媽媽完整的愛,卻因其他恐龍的出現而產生嫉妒心,
並離家出走的故事,讓孩子了解到自己吃醋的情緒原由與行為產生的影響。
2.故事最後以喳喳體會到另一隻恐龍找不到媽媽的心情,
學會分享愛與關懷作為結尾,讓孩子學習培養同情心與同理心。
*任性的暴龍*
1.以暴龍波波任性,感冒卻堅持出去玩的故事,讓孩子逐漸了解父母的愛,
而自己思考這樣的行為,應不應該?
2.故事最後以波波體會到爸媽的愛,終於不再任性,且聽話不出去玩,
讓孩子學習正確的態度與行為,不任性妄為。
用繪本感受四個情緒歷程
故事結束後,想一想單元,適合家長帶領孩子一起思考各種問題,
從情緒的產生到情緒的處理一般會經過四個歷程:
●情緒的覺察與辨識:
當有情緒時,能不能覺察出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產生,以及辨識是什麼情緒、強度有多強。
●情緒的理解:
知道生活中的情境與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情緒,能夠了解為什麼自己或別人會有某個情緒感覺,即是擁有情緒理解的能力。
●情緒的表達:
完整的情緒表達方式要包含臉部表情、肢體語言,以及透過語言表達「我的感受、我的期待、我的需要」等。
●情緒的調節:
擁有處理、調整負向情緒的能力。嬰兒尋求安全感時,會吸吮自己的手指,以獲得自我安撫,就是一種情緒調節的表現。
大一點的孩子會受到經驗的影響,而學到以深呼吸、說出來或咬指甲等方式,來調節自己緊張的情緒。
繪本共讀的方法非常適合提前預防或者事後的日常引導 ,
特別是書末有想一想跟給家長的話,和家長分享孩子有情緒時,該怎麼辦?
也引導家長認識情緒,才能更理解孩子。從理解自己的情緒開始,讓孩子學會健康、自在的掌握自己的情緒反應、增進情感表達,
才能在面對人際關係、生活挑戰、學業困難……時,
運用高EQ,度過人生情緒陷阱。
閱讀更多:
教出好情緒,繪本的三大效用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67717-/?page=6